曾经一段时间,周立波这三个字频繁出现在各大网站和报纸,一时间,海派清口似乎成为了中国曲艺界一支强势崛起的派别。 在诸多新闻的炒作和上海朋友的推荐下,我不知廉耻的盗版在优酷网上,看了下周立波的《笑侃30年》。130分钟,说实话,没看完,看了一半关了。也许是我的笑点太高,也许是周立波的笑点太低,总之,看不下去了。 网上铺天盖地都是上海宝贝“周立波”的新闻,论坛上到处都是上海人狂捧周立波的留言。但我以为,周立波充其量也就是个地方特色演员,他的海派清口想火遍全国,很难。 相声艺术大师侯宝林一直提倡清口,认为其是一种曲艺境界的制高点,周立波的清口针砭时事,引古论今,应该说在内容上具有一定新鲜感。但其调侃的有些内容让小爷不敢苟同。
艺术是兼容并蓄,百家争鸣的文化,作为一位艺术家,更应该有一种谦卑的态度。周立波标榜自己是“城市人”,赵本山等是农村人,这无疑是在标榜自己的大城市优越感,正好迎合了上海人“除了我自己其它全是乡下人”的心理,撩拨了上海人寂寥已久的牛B心里,自然赢得了上海人的追捧。但以这种狭隘的艺术观点和理论,想传播到全国,恐怕得到的更多会是臭鸡蛋和烂菜叶子。 他在极力反驳国人对上海袖珍小男人的传统印象,这种反向调侃悄悄说明了上海男人根深蒂固不爷们的自卑心理。曾经一个上海御姐对我说过,当你站在20个上海男人中间的时候,你根本不会感到你是个女人。是不是男人,只有你身边的女人才有发言权。北方也有娘们一样的男人,南方也有杀人放火的纯爷们,何须如此贬低北佬,贬低上海之外,是中国人乎?周立波的打扮虽然有点老派,一对漆皮皮鞋拭擦锃亮,是上海男性很经典的一个符号,很符合上海传统的审美”。而且处处标榜上海“大城市”的内容,更加符合传统上海小市民的心理。 在自己的节目中调侃同行或是其它艺人,其实并不是新鲜事,但以贬低别人的艺术表现形式来作为调侃的资本,只能说明你的思想狭隘,你的艺术黔驴技穷。 说郭德纲是吃大蒜的,说小沈阳是扮女人的,为何要把所有同行竞争对手都扁得一文不值才是你艺术的升华吗?北佬被你一贬,国人就不认同了吗?狭隘的地区主义思想,加上国人难以普及的上海话,周立波,你丫这个上海宝贝也顶多就混在上海摊。
吃大蒜的也许粗俗,扮娘们的也许低级,但至少他们尊重别人的艺术,他们赢得了市场的口碑。你口出狂言说你绝对不出上海,实际上是,你想出上海,恐怕也出不去。一点包容性都没有的艺术,怎么可能会让所有人喜闻乐见,一个没有宽容胸怀的艺人怎么可能成为一代曲艺大师。。 巴黎是一个艺术之都,几百年间创造的辉煌文化艺术,哺育了近代欧洲的多少艺术家,同时也为全世界贡献了多少艺术流派和人才,这已经是屈指难数的。很多艺术理论家在研究法国艺术的时候,都会讲到一个共同的话题,法国人的宽容和大度,就是因为它的宽容到近乎残酷的态度,艺术爱好者们才能充分地从前辈的艺术杰作中获得营养,前赴后继,代有人才出。谁能说今天拿着傻瓜相机在蒙娜莉莎油画前嚓嚓的少年中将来就不会出现一个莫奈、塞尚甚或毕加索呢?
宽容性,可以作为衡量一个社会“发达”的重要指标和目标。只有在这种相对宽松的文化氛围中,人们的创造性才能焕发出来,整个社会不同成员的潜能才能达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此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整合机制,就能构成整个社会巨大的合力。人类历史一再证明,释放一个社会内在的创造性,是一个社会力量的源泉。西方文明之所以以不多的人口,称雄世界几个世纪,至今仍然主宰全球,很大程度就是由于他们构建了一个颇具弹性的社会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掘和发挥了有限人口中的创造力,形成了巨大的总体实力。 贬低别人,如果只是以这种类似希特勒一样煽动的“地区优越主义”为噱头,周立波的艺术人生何等悲哀。 周立波,作为一个北佬小赤佬,我大声喊一句,你丫顶多也就是一个油头粉面的“上海宝贝”。如果你成为一种新的“上海精神”,那么绝对是中国这个最大都市的“精神倒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