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308|回复: 0

海归求职:充分认识就业形势 调整心态积极应对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12-11 13: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案例:

  小王两年前大学毕业没多久就去了加拿大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如今学成归来,却为找工作犯起愁来。

  “刚回国时,我给自己订了找工作的‘三不政策’:非跨国大企业不去;年薪低于10万元不去;工作地非市区不去。”可经过几次面试之后,他才发现“海归”不那么吃香了。“前几天我收到一部门主管职位的面试通知,虽说月薪3000元低于我的心理价位,但我还是去了。”没想到,那天一起面试的竟然还有两名“海归”,大家相见都有惺惺相惜的感觉。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3名“海归”全部落选,一位本土本科生得到了那岗位,“因为他有多年工作经验。”公司人办资源总监事后说道。

  经过这一系列的磕磕碰碰,小王越来越发现自己手中的这张洋文凭起不了多大作用。“当初决定留学,也只是赶潮流罢了。那时候海外留学生在中国的行情看涨,出国热一浪高过一浪,所以也没多想就出去了。但是这么多钱投进去,总想有个高回报吧,所以就无形中抬高了自己的目标薪酬。其实现在想想,当初应该先工作一段时间再出去,那样选择专业时针对性会强些;或者在国外先找个专业对口的工作先适应起来,那样有了工作经验,进外企总会有点优势吧。”

  小王心里明白,再这样下去,成本只会越来越高,而惟一的解决方法就是将期望值降低,从基础做起。“我以前自恃过高,把职位全都定位在主管级以上,现在想想,就算我得到了那份工作,也不一定能胜任——因为没有工作经验,根本不知道如何处理企业内部事务。”

  最终,小王决定先去小企业积累点在国内企业工作的经验,然后再转战外企。“我的优势就是外语和学历,现在先把工作经验补上。”

  类似小王的例子在回国求职的留学生中不在少数,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要想在回国求职的路上少走弯路,就需要我们知己知彼,有效应对。

  充分认识国内就业形势,正视不容乐观的现实

  据2006年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海外留学生中近9成有回国发展的意愿,其中约35%的人表示毕业即会回国,另外53%表示会在国外工作一段时间,积累些经验再回国。

  2006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2007年同样如此。这样的结论源于以下的事实:

  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

  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突破400万大关,达到413万人,比上年增加75万人,增幅达22%。而2007年预计毕业生人数接近500万人。毕业生数量连年创出新高,而且总量大、增幅高。

  社会总体就业形势严峻

  据国家发改委资料,2006年全国16岁以上劳动年龄人口增长达到高峰。从需求情况看,如果经济增长和就业弹性保持近年水平,可增加就业岗位800万个左右,加上自然减员提供的就业岗位,预计城镇可新增就业岗位约1100万个,而劳动力供给将达1400万人。

  “晴雨表”效应增大

  大学生就业与国内经济发展的关联度越来越大,2007年有两大因素不容忽视,一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力度进一步增大,一些行业由投资过快增长引发的产能过剩将逐步显现,这必将直接或间接影响这些行业及其关联行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二是由于多种因素,人民币升值和金融风险压力增大。国内外对下一步人民币汇率的走向仍心存疑虑,对今后的预期还不稳定。如这些企业出口不畅,则其用人将受到影响。

  世界贸易摩擦波及就业

  尽管中国进出口贸易增长势头强劲,但一系列信号表明:中国外部贸易环境趋紧,总体形势不容乐观。国家某权威机构的一份研究报告称,目前的出口高速增长难以持续。这对中国经济增长将产生重要影响,由此波及这些行业的就业,进而影响这些需求大户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

  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从地区分布看,东部省市吸纳了全国50%以上的高校毕业生,西部省区接收高校毕业生的比例不足20%,“孔雀东南飞”的现象依然存在。从学历层次看,高职高专毕业生仍然是就业的难点和重点。从学科专业看,工科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专业就业形势较好,而一些“时髦专业”和文科专业就业出现困难。专业趋同现象和学校的知名度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调整心态,讲求实效,积极应对

  广州留学人员服务管理中心华南(海外)留学人才配置中心负责人刘必兰认为,“海归”和国内大学生在国内求职就业已经站到了同一起跑线,即便你留学去的是不错的国家,上的是知名学府,企业也会更看中你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能力。另据央视《东方时空》的一项调查显示:洋文凭含金量总体下降、“海归”增多、期望太高以及国内学历竞争力上升是其动因所在。而企业招聘“海归”最看重国外工作经验或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和实习兼职情况,其次是所学专业和毕业院校以及外语水平;最后是性格、爱好和对特长的描述。

  三类归国人才最好就业。目前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给留学归国人员就业带来了很多的机会。比如以海尔、华为、TCL等企业为代表,这些已走向世界各地的企业,目前紧缺以下人才:一是发展知识经济所需的学科人才;二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所需的各类专业人才;三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熟悉WTO规则的高级管理人才,四是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据中华英才网最近一年外企招聘业务的分析认为,目前三种类型的归国留学人才最容易就业。一类是“功能型”的人才,即具备某项专业特长的人才;一类是懂资本运作,了解东西方企业制度的高端人才;而最后一类是保险行业的人才。

  留学阶段,建立起自己的社会网络

  出国留学不要死读书,可以利用打工的机会,多和外界接触。在海外的人脉很可能成为日后回国发展的优势所在。结合专业打工、实习是较好的选择。对于海归来说,在国外工作过的经历可以大大提供回国发展的竞争力。打工、实习一定要有所选择,不要只为了赚钱,否则不能为你的工作能力加分。在实习过程中,要多学习国外企业的理念、作运方式、行为规则等,这些都是很有含金量的求职砝码。

  求职时,明确自己的优势

  “海归”求职过程中不要一味地强调自己的身份,而是用素质能力说话。“海归”最大的优势在于沟通能力。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只是对沟通能力最浅层次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够和老外正常交流,双方能够互相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而不会发生误解。这是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国际化的视野也是“海归”的一大优势。除此以外,“洋插队”也说明了“海归”具有较强的自理能力和在陌生环境下适应和生存的能力。

  正视用人单位的用人理念

  如今用人单位用人,不是根据你是“海归”或不是“海归”来作判断,而是从岗位的要求来选择。任何岗位都有相应的知识能力要求,谁符合这些要求,且符合企业的用人成本,那么企业就录用谁。所以,“海归”和非“海归”的标签是隐性的,只有能力和素质才是显性的。

  调整心态降低期望值

  目前在求职过程中遇到较大困难的主要是那些在国外攻读本科的小海归,他们和国内的大学毕业生相比,没有什么太大的优势。如果他们的心理价位太高,企业考虑到用人成本,反倒不倾向于用海归。因此,他们必须调整心态,放下所谓的身价,和国内大学生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竞争。不要过分盯着当初的投入不放,期望在很短的时间内收回成本,与其如此,不如把在国内起步的阶段作为投资的继续。

  看准企业需求“投其所好”

  “海归”求职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优势,对准企业的需求。“海归”求职成功率较高的企业是外资企业、有意向走国际化道路的企业以及那些有国际业务的企业,尤其是后两者,非常希望有海外背景的人来搭起走出国门的桥梁。此外,也不妨试试那些对外语有较高要求的职位。不要分散求职目标。

  在求职时,一定根据自己的工作能力、专业和水平,以及自己的兴趣,确定自己的求职目标。若在短时间难以确定今后个人职业的发展规划,至少在求职的时侯,要明确一个短期的目标。所有的求职信息,都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千万不要分散求职目标,今天投这个岗位,明天觉得那个岗位也不错,这样将会大大降低求职的成功率。不要气馁,要持之以恒。

  最后是求职的决心和态度

  其实,求职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能力和运气的结合。要想获得好的运气的话,一定要有不怕失败的毅力和决心。

紧跟协会走,什么都会有,哇哈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热门排行榜
  • 最新
  • 热门

关于集团

海归集团是以国内海归及国外华人华侨留学生为主的内部交流平台,国家重要的招才引智机构,全球总部位于中国北京,在海归圈内享有至高的荣誉与地位。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可信网址,诚信网址

集团全权委托北京(上海)尚公律师事务所为官方法律顾问,保障集团在全球各地的权益。

交流工具

客户端

新浪微博

手机微信

© 2009-2021 海归直聘APP|海归集团|海归协会全球官方网站.京ICP备2020046083号-1.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1032
  • 在线客服系统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