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锦玉(英国) 发表于 2011-3-12 17:34:32

【转】博士毕业生去向

<DIV>博士毕业的去向:高校任教(俗称青椒),科研院所,政府,国企,外企,出国博后,<BR>国内博后,大致分为这么7种,下文将以国内高校为例详细谈谈博士如何自我定位与培养<BR><BR>1. 工作两年后的第一道坎,职称,刺刀见红的拼杀,概述<BR>关键词:定岗定编,评聘分开<BR>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部分学校已经实行定岗定编,并且将陆续推广到所有学校,在这原<BR>则下,高校铁饭碗已破,以天津某著名高校的一个有名学院为例,教授已经超编,这就<BR>意味着,第一,部分教授聘不上教授岗,第二,除非有些教授over了或者调离,否则副<BR>教授是基本升不上教授的。第三,一场高校教师之间的腥风血雨般的厮杀即将拉开战幕<BR>。。。。。。<BR>你做好准备了吗?<BR><BR>国内高校又可分为一流院校985和部分211高校,以及地方院校,下文统称三流院校,二<BR>流的就是夹在这两者之间的部分有一定知名度的院校<BR>对于青椒来说,除硕博连读的外,一般毕业年龄在28左右,这是个很尴尬的年龄,该结<BR>婚了,结婚就要买房,买房就需要钱,钱从哪来?买房的钱一般有如下三种途径:父母<BR>提供,学校提供部分,自己提供<BR><BR>一流学校待遇:0-6万左右房屋补贴,0-2万左右安家费,1年左右周转房,不安排配偶工<BR>作,工资2000以下,讲师待遇,两年后可以申请副高(副教授或副研究员),科研启动<BR>费2万左右,一年工作缓冲期,不参加岗位考核,一年后考评,直接决定岗位津贴数目。<BR>博贴基本没有,除非当地政府出。生活滋润度,最差,甚至有可能入不敷出,年收入3-4<BR>万。<BR><BR>三流高校待遇:房屋补贴5-20万左右,越差的学校待遇越高,有的博士来了直接给副教<BR>授待遇,工资1700-2500左右(税前),基本不解决配偶工作,安家费2-5万,1年周转房<BR>,1-2年缓冲期,随后参加岗位考评,一般会有博士津贴,有的地方有政府的博士津贴,<BR>例如福建。2年后可申请副教授,有的学校评定职称时承认工作以前包括博士和硕士期间<BR>发表的文章,有的学校不承认,若找工作时,一定要问清楚。生活滋润度,勉强温饱,<BR>年收入4-6万<BR><BR>三本与四流高校:房屋补贴20万左右,安排配偶工作,年收入税后6-8万,有的提供住房<BR>,服务n年后给产权,一般有博士津贴。科研启动费2-10都有可能。有的可以直接聘入校<BR>博士为副高。生活滋润度,最好。<BR><BR>发展前途:<BR>一流高校最苦,成名前可能一无所有,三本与四流院校最滋润,但是职业发展最受限。<BR><BR>申请课题难度<BR>一流高校与研究所最容易,三流以下学校非常困难,后文将对项目申请有详细叙述,但<BR>是对于大多数青椒来说,没有项目=没有职称<BR><BR>2.两年后的考验, 副教授=项目?<BR>博士工作两年后可以申请副高,下面看看不同院校的要求<BR><BR>一流高校与研究所:主持并完成1-2项国家级项目(国家自然基金,973,863),SCI有<BR>影响力的文章若干。由于这个限制,国内毕业青椒想在工作后2年顺利拿下副高简直是做<BR>梦<BR><BR>三流高校:主持并完成1项厅级项目(例如教育厅项目)或作为主要参与人(前三)参与<BR>完成省部级(地方省级基金委、科委或者国家教育部,人事部等)项目一项或者完成横<BR>向项目达到一定经费数额,例如我所在学校要求横向一次到位经费10万以上。SCI/EI检<BR>索论文至少一篇,其他重要文章一篇。注意,要求是完成结题的项目,论文有的要求是<BR>必须署名为工作单位的,有的没要求,也就是你在读博士期间发的也可以。由于项目的<BR>限制,都要求完成的项目,因此,想在工作两年后拿下副高,最快的方法是弄到一个大<BR>额横向,然后与企业商量迅速结题。纵向项目,拿到完成,最少需要3年。<BR><BR>三本与四流高校:参与完成厅级以上项目,几篇文章即可<BR><BR>对于女博士来说,可以考虑三流与四流院校,工作压力小,有利于家庭稳定,收入很不<BR>错<BR>对于有志于有所成就的博士,那么下面的问题,就需要仔细考虑了<BR>影响青椒前途最重要的,是两个东西,项目和文章,文章各个行业不同,很难说清。<BR><BR>项目,这个是每个大学青年教师头上最大的一座大山,没有项目,一事无成。下文将就<BR>项目仔细评说<BR><BR>对于青椒来说,若无导师帮忙或者相当的人脉积累,横向项目(企业项目)是基本无望<BR>的,现在企业已经很狡诈了,一般要求你有成果,拿过来,可转化为生产,才会给钱。<BR>不象以前了,不会支持前期探索的。<BR><BR>纵向项目:973,963,国家自然(社科)基金,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地方省市自<BR>然科学基金,教育厅基金,中医药管理局基金等<BR>973,863那是谁拿项目谁写项目申请指南,一般青椒就不用考虑了。地方省部级自然科<BR>学基金与教育厅项目,限项申报。也就是规定了每个学校能申报多少项。以我所处学校<BR>为例,每年允许申报30项左右,最后批准3-6项不等。由于限项,所以很多人的本子连学<BR>校都出不去。所以青椒的努力方向就剩两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博士点新教师基金,<BR>这两个自由申请,但是如果你跟我一样,所在的院系没有博士点,那么只有国家自然科<BR>学基金一途了。<BR><BR>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往职称的华山一条路?谁是你的伯乐?<BR>号称国内最公平的基金,能不能申请到全看个人本事。08年以后,国基将青年科学基金<BR>从面上项目中分离出来,列为人才基金,总体命中率25%左右,各个学科不尽相同,其中<BR>生物医学类是死亡之组,地球和数学好些。国基在本人眼里,最容易拿到的基金,其难<BR>度低于省部级基金和教育厅基金,教育部新教师基金没申请过,不知难易。<BR><BR>申请要求:博士学位35岁以下,在职博士需要导师推荐信<BR>国家基金考察什么:创新点,排名第一,其次为研究基础,课题组组成等。<BR>评审方式:3个以上匿名专家评审人(简称函评),评审人的意见为三种,优先资助,资<BR>助,不予资助。根据三个评审人的意见决定你的本子是否提交学科组开会评议(简称会<BR>评,需要至少一个优先资助),会评通过,则获得国家基金,上会率,据说今年青基是1<BR>30%,也就是会评时还需要灭到30%的人。<BR><BR>国家基金与博士期间的工作<BR>创新点,国家基金的灵魂,如果你在博士期间完全依赖老师,老师交代什么做什么,很<BR>抱歉,你无法提出能够让评审人欣赏的idea,那么你的博士是失败的。<BR>申请青基的思想来源一般为三种:博士论文的延续,工作单位的新方向,以上两者结合<BR>为什么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很简单,国基要求,创新+工作基础,虽然国家基金委一直<BR>强调说,对于青年基金申请者,可以放松对工作基础的要求。但是,这条相当于无用,<BR>因为很多人有工作基础,你没有工作基础申请,简直是找死。什么是工作基础,就是你<BR>的文章和项目与现在申请课题的紧密度,你现在单位的条件是否能够满足你完成改项目<BR>,还有你的课题组成员搭配是否合理。<BR>因此,最容易让青椒入手的是,博士论文的延续或者将工作单位新的方向与以前博士课<BR>题结合起来,这样所有的文章都能用上。文章越牛,希望越大。<BR><BR>4. 博士的订单式培养---以科研创新与文章为主体,死亡赛跑的起点<BR>我的警告:浪费博士3年,等于浪费你的未来<BR>目前现状:中国博士产量世界第一,以我所在学校为例,06年,我们学院两人申请副教<BR>授,07年,13人,08年,24人,全院接近100教师,近三年引进博士约60人<BR>课题现状:省自然基金全校每年限报30项左右,教育厅项目限报25项左右,全校每年新<BR>引进博士约100人<BR><BR>如何才能申请到国家基金?<BR>创新,在博士期间对本领域一定要做到世界级的领悟,对于每个缺点,发展方向要做到<BR>了然于胸,看100篇英文文章?拜托,这才入门而已。并且,看,不代表你了解,要了解<BR>每一篇文章为什么这么做,有什么缺点,有什么优点。如果你能将100篇文章的背景全部<BR>了解,算是合格的博士了,记住,合格,不是优秀。<BR><BR>国家基金的最高原则<BR>优中选优,即所谓锦上添花,国家基金不是扶贫项目,也从来不会雪中送炭<BR><BR>在我眼中什么样的博士是优秀的,能够一毕业就能申请到国基的?<BR>SCI3篇以上,影响因子越大越好,博士老板越牛越好,最好是能当会评评委的那种,创<BR>新点越新越好,解决某个领域的基础性问题。因此,还是我上篇帖子的哪句话,大量的<BR>阅读文献,流利的英文阅读与写作,勤奋的工作,那么你将来的路,要平坦很多。天天<BR>一到实验室就上网聊天打屁,整天都不知道干了什么的博士,进了高校也会被淘汰。当<BR>然,也有例外,例如你找到一个棵大树靠,那算我没说。<BR><BR>国基会评的几条原则:1. 有人在会上坚决支持的项目一定能获得资助,即使全体学科组<BR>成员投票没过半数,而这个支持者则必须签字表示支持,即所谓非共识项目。2. 有人坚<BR>决反对的项目也基本通不过。<BR>因此,博士时导师非常重要,如果你的函评专家认识你导师(认识你的可能性不大),<BR>如果你导师在会评时力挺,这些都是不可忽略的资源。所以说,导师越牛越好,文章IF<BR>越大越好。如何处理与导师的关系,请看我的第一个帖子。在这场死亡赛跑中,如果失<BR>去了导师的支持,那么你就只剩下你一个人<BR><BR>-----------------------------------------------------------------------------<BR>----------------------------<BR>总结<BR>博士期间的论文水平参加项目水平=工作基础<BR>博士期间的独立能力+领悟能力+对本领域的了解=创新能力<BR>工作基础+创新能力+一些运气=国家基金<BR>国家基金=课题组的经费+你的职业发展<BR>--------------------------------------------------------------------------------------------<BR><BR>博士就业两极分化<BR>&nbsp; &nbsp; 提起博士生就业,这两年给人明显的印象是境况大不如前,他们普遍被戴上了“薪酬缩水”“找不到工作”的帽子。<BR>&nbsp; &nbsp; 5年前,经常有企业招聘博士时会配车配房,但现在,这种特殊待遇减少了许多,甚至海归博士的优势也不再体现。那是因为之前博士相对较少,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对学历有一种崇拜。而如今博士越来越多,没有那么多的企事业单位来吸纳博士,各地高校也基本处于教师饱和状态。<BR>&nbsp; &nbsp; 如今在人才市场上,博士找工作基本上就一个字——“难”。这个“难”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针对博士的岗位少,并且你也别以为自己是博士,竞争力强,其实你的对手全部是博士,PK更激烈;二是对岗位、薪水、福利的预期与现实给付的差距太大。比如本科生心理预期2000元,企业给1500元,也就差了500元,但博士的心理预期普遍是七八千,企业一开口只有三四千,一下子就懵了,这工作还怎么找?<BR>&nbsp; &nbsp; 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才发展报告(2009)》显示,当前我国博士毕业生实际月收入均值是4814元。其中不同类型单位提供给博士生的工资很不一样,在公司企业工作的博士平均月收入最高,为7184元;其次是在科研机构工作的博士,为4709元;再次是在政府或其他事业单位工作的博士,为4272元;最低的是高校,工资为3932元。<BR>&nbsp; &nbsp; 当“唯学历”时代逐渐远去时,研究生这群原来的“皇帝女儿”突然成了“行走在尴尬地带的群体”。所以如果你这两年准备考博,请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读博的目的是什么?2、想读的专业是什么?3、该专业就业情况如何?4、毕业后的工作期望如何?<BR>&nbsp; &nbsp; 小邵在采访了不少博士后发现,他们当初之所以考博,一是对学校抱有幻想。觉得清华北大中科院是科学圣殿,自己能攀上科研巅峰,自然前途无量;二是对导师抱有太高期望。有些人并不了解自己所报考的导师,只以为导师有名,就业就不会发愁。这样的想法都有片面性,容易走入就业误区。<BR>&nbsp; &nbsp; 目前,博士就业出现了两极分化的局面。水平高的博士,一流学校毕业,有对口的研究方向与课题,有海外留学经历,收入依然会很高;但水平低的博士,二三流学校毕业,身上只有一份纸上谈兵的论文和一张学位证,那么你的收入可能会不尽如人意,生活也会很拮据。因此想要通过读博士改变命运的人,得慎重。<BR>&nbsp; &nbsp; <BR>&nbsp; &nbsp; 高校不再是就业避风港<BR>&nbsp; &nbsp; 从博士就业的单位类型看,高校和科研机构是主要去向,占总数的68%;真正进入政府机关的博士并不多,比例不到3%;进入企业的博士主要进入大型国有企业和外资合资企业,其比例分别为7%和10%。<BR>&nbsp; &nbsp; 先说说国内高校的招聘情况。近几年很多高校编制已处于饱和,大多数高校进人都很少,一般比较大的系一年也就四五个人。且越知名的高校门槛越高,一般要求海归博士,对“土鳖”兴趣不大。同时,即使有招聘名额,你也很难把握。高校很多专业学科都习惯留用自己的学生。你北大毕业,北大门槛太高进不去,进个北师大北航总可以吧?这个想法其实是错误的,可能门都没有。<BR>&nbsp; &nbsp; 高校招聘时对候选人的考察因素有很多:专业、毕业学校、论文、个人关系、研究方向等等。因为高校招的人少,且是由人来决定的,因此主观性很强,偶然性也就非常大。此外,国内名校基本上不太愿招刚毕业的博士,相对乐意招那种在国外已拿到教职、一回来就能吸引研究经费的人才,这样有利于高校在某研究领域的快速发展。同时,高校往往对女博士不那么青睐,因此女性选择读博要更谨慎。<BR>&nbsp; &nbsp; 除此之外,考博要不仅要考虑现在的情况,更要考虑未来更紧缩的就业名额。对于既没名额又想招人干活的高校来说,普遍提出的招聘方案是:一是通过博士后的方法录用。一些高校规定你要进入高校,必须做博士后,如浙江大学,山东大学等。现在乃至将来,做博士后才能进高校是大势所趋;二是实行人事代理。将你的档案放在人才市场,通过第三方代理企业和高校产生雇佣关系。<BR>&nbsp; &nbsp; <BR>&nbsp; &nbsp; 小心“充门面”式招博陷阱<BR>&nbsp; &nbsp; 下面说说企业对博士的招聘态度。<BR>&nbsp; &nbsp; 在企业界,不同专业的博士就业难易度差别很大。一般来说,喜欢招博士的公司并不多,很多公司觉得博士做的课题华而不实,与实际距离很远,而工资要求却高,常常眼高手低。<BR>&nbsp; &nbsp; 另外,公司里研究类职位受经济形势影响最大,企业一般都会在财务状况不好时削减研究经费,这也就意味着当经济形势不好时,研究类职位将不招人或招很少的人。很多专业尤其是基础学科在企业界几乎找不到工作。即使是在高科技企业,比如中兴、华为、腾讯等公司,招聘均是以本科生为主。原因很简单,高科技应用开发不是基础理论研究,需要的是具备一定知识基础的人员不断去学习接触新事物,大量工作有一定知识含量但又不涉及过深的基础理论。而从目前培养体系中出来的博士生,大多属于关起门来研究理论的人。<BR>&nbsp; &nbsp; 那么什么样的企业会招博士?无非有两类:一类是出于“充门面”的目的。在一些中小规模的心理咨询、健康养身、医药或教育机构,很多会打出招聘博士的广告。被招博士常常在公司的对外活动或宣传中担当“主角”,他们对外的名片上赫然印着“博士”两字,似乎是在炫耀公司在该领域的专业度。进入这类公司,博士价值被大大弱化,工资也不会很高,且没有升职与发展可能。博士求职时一定要小心避免踏入这类企业的“陷阱”。<BR>&nbsp; &nbsp; 另一类是大型研究型企业,是真正的招聘,在这些企业中博士可以充分发挥研究才能。在国内有少数技术领先的“牛”公司,需要依靠前沿的技术研究,支持自己的企业长期立于不败之地。这些公司往往愿意支付很高的报酬,但对博士的要求也很高,不是海归或名校博士,不会有面试机会。这类企业以外企居多,但在整体外企数量中也仅占有很小一部分,以医药、化学、高科技、通讯、搜索网站、快速消费品等行业居多。因此在读博前你一定要搞清楚,你选的专业,哪些企业会重视博士招聘,以及每年招聘的数量大概有多少。<BR>&nbsp; &nbsp; 博士就业还有最后一条出路——创业。对于大多数没有经验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创业的成功率很低,但博士成功率较高。因为博士可以考虑将自己的科研课题变成产品,遇到企业资源丰富的导师,还可以借助导师的力量,帮助自己成功创业。 </DIV>

国庆(法国 INSA) 发表于 2011-3-13 10:39:27

我也谈谈博士就业<br />
<br />
我是公派的博士, 我们那个项目一届的有24个人,其中1个女孩嫁给德国人,5个在国外做博士后,其他的都回到了中国,而且毫无例外都进了高校, 都是一流学校。<br />
现在的高校, 虽然待遇一般,但是竞争激烈, 本土博士已经很难留校了,基本上都去大型国企或者当公务员了,其中清华一半的博士在国家部委当公务员,相对来说待遇 升职空间比高校要好一点。<br />
高校青年老师,压力大,要评职称,要购房,尤其海归的 还要找对象,不像国内的从本科一起两口子就一直谈。我们学院青年老师基本上都有孩子了同年龄的。<br />
<br />
高校收入呢, 与学科不一样,我这个学科这几年高速铁路发展, 收入还是比较高20-30万,青年老师,一般都有项目,培训。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博士这层圈子的,这个必须要评选上,否则评职称很难。相对来说,海归评选这个还是有优势,新颖前沿。去年我三个朋友都中了,其中一个牛人直接申请的面上项目也中了,去年我在自然科学基金委给部长当秘书兼职,回避 不能评选基金。 前几天刚刚递交新的申请书,希望能命中。<br />
<br />
至于新教师博士点基金,命中率也不高,但是能走关系,钱虽然不多,拿下来。

国庆(法国 INSA) 发表于 2011-3-13 10:39:37

高校有很多好处,先前我不想当老师。我是一个非常受学生爱戴的老师 <br />
现在感觉还不错,自由&nbsp;&nbsp;不坐班&nbsp;&nbsp;跟学生在一起确实不错&nbsp;&nbsp;<br />
<br />
<br />
等评上副教授以后,想走出去 去部委 实现自己的理想<br />
<br />
也曾经想过创业,自己有专利,可是家人阻拦

陈锦玉(英国) 发表于 2011-3-13 17:03:10

<div class="quote"><span class="q"><b>国庆(法国 INSA)</b>: 高校有很多好处,先前我不想当老师。我是一个非常受学生爱戴的老师 <br />
现在感觉还不错,自由&nbsp;&nbsp;不坐班&nbsp;&nbsp;跟学生在一起确实不错&nbsp;&nbsp;<br />
<br />
<br />
等评上副教授以后,想走出去 去部</span></div>感谢国庆分享了这么多经历经验 <img src="image/face/2.gif" class="face">&nbsp;&nbsp;原来的文章是我转来的,感觉上大部分是讲自然科学这一块,原作者估计也是某高校自然科学的博士毕业生。 <br />
<br />
我认识很多不同专业的博士同学,其中对物理系的感觉尤为敬佩和亲切,因为家父曾经就做过8年物理系大学老师。 但由于不同的人生轨迹,把我引导了跟数字模型打交道的专业上来。我觉得无论是哪个专业的,其实做了博士,就等于选定了基本上要从事跟这个行业相关的事情到老,在选择的那一刻就踏上了这样一条不归路,就要一直认真走下去了。很欣赏楼上在自己的道路上这样出类拔萃,祝你能按着自己的轨迹更出色!

国庆(法国 INSA) 发表于 2011-3-13 17:23:26

您说的没错,估计是国内重点高校博士<br />
自然科学的肯定是<br />
您是经济学科的<br />
如果是商科的博士 金融学 海归高校讲师&nbsp;&nbsp;自己讲课都收入不少<br />
<br />
祝好

陈锦玉(英国) 发表于 2011-3-13 17:49:44

<div class="quote"><span class="q"><b>国庆(法国 INSA)</b>: 您说的没错,估计是国内重点高校博士<br />
自然科学的肯定是<br />
您是经济学科的<br />
如果是商科的博士 金融学 海归高校讲师&nbsp;&nbsp;自己讲课都收入不少<br />
<br />
祝好</span></div>谢谢^.^ 同好同好:D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博士毕业生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