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地区地处意大利北部,覆盖伦巴第、皮埃蒙特、艾米利亚-罗马涅、威尼托4个大区,下辖30个省,面积约8.9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200万。
一、华侨华人人口构成及来源分布
据意大利移民局的统计,米兰地区持有合法居留身份的华侨华人约有7万余人,加之非法移民6-7万,华侨华人数量为14万左右,其中入籍华人约2000人,台胞300-500人。
从来源地分布看,华侨华以浙江籍为主,约占90%以上,其余为福建、东北、天津、河南等地移民。新移民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已在意的华人通过意大利政府规定的外籍劳工申请、家庭团聚申请等方式申请国内亲友来到意大利,这部分移民仍以浙江籍、福建籍为主,到意后能申请得到当地的合法居留;另一种方式就是通过办理旅游签证或商务考察签证来意,这部分移民的来源地多为东北、天津、河南等地,到意后滞留不归,除了少部分通过与意大利人结婚得以居留之外,大部分无法获得合法居留。
二、侨团概况
该地区现有侨团20余个,主要集中在米兰市(13个),其余主要城市均有1-2个。影响力较大的侨团有两个:一是“米兰华侨工商联合会”,成立于1945年8月,是最早成立的侨团。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米兰华人工商会”,1986年5月又改为“米兰华侨华人工商会”,沿用至今。二是“旅意中区华侨华人联谊会”,成立于1962年。前身系“旅意中区中华公所”,由亲台分子把持。1970年中意建交后,孙明权等爱国华侨夺取了该会领导权后改为现名。
较有影响的爱国社团还有:都灵华侨华人联谊会、威尼斯地区华侨总会、雷焦艾米利亚华侨华人联谊会、米兰华侨华人企业家联合总会、米兰文成同乡会、布雷西亚华侨华人联谊会、亚利里亚海华商会等。上述侨团会务较为活跃。2002年以来,又陆续成立了欧盟浙江联谊总会、米兰华侨华人联合总会、米兰华侨华人妇女会、米兰浙江华侨华人联谊会等几个侨团,开展一些联谊和为侨社服务的工作。
三、华人移民经济行业构成及发展趋势
虽然华人移民意大利的时间并不长,但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在意华人的经济发展状况较好,多数华人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经济实体,并在各地出现了多个颇具规模的华人商圈。华人主要支柱行业为批发贸易、制衣和皮革加工、餐饮等行业,其他一些新兴行业,如服务业、电子产品销售等行业近些年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华人移民经营的企业数量依然保持上升态势。但由于近些年意大利经济不景气,华人企业不同程度地受到意大利国家经济萎靡的影响,各行业都面临诸多问题,前景堪忧。
(1)批发贸易行业
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贸易业在意大利华侨华人经济中所占比重达到60%以上,已取代中餐业成为意大利华侨华人经济的首要支柱行业。
华人批发贸易商户多为二级批发,主要进货渠道为罗马等地的一级批发商户,直接从国内或其他地区进货的不多,主要客户群体是意大利北部各地的流动零售商,每笔产生的交易量不大,但总体销售量较大。该行业市场已近饱和,商家利润率普遍下降,一般都只能保持在10-20%之间。据从事该行业的华人商户判断,可能已有80%以上的商户处于勉力维持的状况,尤其是近几年刚开始经营的新商户,在整体行业发展颓势和启动资金所产生债务的双重压力下,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目前该行业的问题主要来自于行业自身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行业自身方面,首先是急功近利的营销理念。大多数商户“重利轻质”,货品种类单一且多为价格低廉,在销售中过多强调低价优势而忽视产品质量,更有甚者,华人商户之间相互压价而产生恶性竞争,影响了行业的良性发展。其次是保守落后的运营管理模式。商户多为家庭式经营,没有实施科学、有效的物流管理,对进出货信息的掌握不够准确及时,货品积压现象严重。第三是极具风险的交易方式。很多商家法律意识不强,通常采用口头承诺这种原始交易方式,交易双方只强调“信用”,忽视合同保障,在形成一定贸易关系后,往往先供货、后结帐,潜藏着极大的交易风险。
在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方面,首先是同业竞争。华人批发贸易商户的兴起和发展,对意当地中低档商品生产和销售企业的冲击较大,很容易受到当地同业的排挤。其次是观念冲突。意大利当地人喜欢保留自己的文化特点和环境,难以接受在城区内出现完全具有其它国家和种族特点的小社会,认为这样将破坏具有意大利文化特点的城市环境及其历史的完整性;而从事批发贸易行业的华人移民为了形成具有积聚效应的商圈,多聚集在一个区域,形成所谓“中国城”模式。这两种观念之间势必产生冲突:批发商户的大量增加,挤压了其他种类商店,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格局;华人贸易商户频繁的、不分节假日的辛勤劳作,装卸货和买卖活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所在社区居民的正常生活;华人批发贸易商户大多不讲究店铺陈设和橱窗设计,与意大利当地商店的艺术气息形成强烈反差,店内商品的摆放大多非常凌乱,橱窗也是杂乱不堪,既无法提升整体华人贸易的档次,而且严重影响街区景观。
(2)餐饮行业
餐饮行业是旅意华人重要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粗略估计,目前该地区有1000多家中餐馆,仅米兰省就有约600家。但由于2003年“非典”的影响以及自身的一些弊端,中餐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困境,逐渐呈现萎缩趋势,很多中餐业从业人员已逐渐转向经营日餐、西餐和酒吧。
中餐馆中,除少数几家在当地社会颇具知名度外,其余主要顾客群体仍为华人,尚未进入主流餐饮行列。中餐馆一般分为两种类型,规模较小的中餐馆类似于大排档性质,以向华人和少部分当地人提供快餐和家常菜为主;规模稍大的中餐馆以经营婚礼等宴会、旅游团等群体包餐为主,散客收入仅占其经营收入很小份额。
目前,该行业也存在很多弊端,如多数中餐馆装修简单,就餐环境一般都较差;菜肴多为浙江温州地区菜式,种类单一且缺乏创新;多数中餐馆档次较低,很难应对意大利主流餐饮的强势竞争,而且由于面向顾客群体均为中国人,同业恶性竞争激烈,争夺熟练厨师、相互压价等现象严重。近年来,华人从事日餐和西餐行业显著增加,顾客主要以当地人和游客为主,利润较高,且客流稳定。
(3)服装皮革加工行业
服装皮革加工业是在意华人传统行业之一。该地区约有近2000家服装皮革加工企业,帕多瓦、博罗尼亚、摩德纳、特雷维佐等城市都是华人服装皮革加工业的集中地区。目前,华人服装皮革业以为意大利服装皮革生产企业进行来料加工或成衣辅助加工为主,自主设计生产的品牌寥寥无几。
进入本世纪,该行业发展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面临诸多困难。首先,由于市场几近饱和,华人服装皮革加工业内部竞争剧烈,企业之间为了争夺货源,彼此压价,导致该行业利润急剧下降。其次,由于中国、东欧等一些国家的劳动力价格低廉,很多意大利服装皮革生产企业都将生产业务外包给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加工企业,使得在意华人服装皮革加工行业市场出现很大程度的萎缩。另外,由于服装皮革加工行业工时长、工作量大,华人新移民都不愿意选择这一行业,该行业面临严重的工人短缺,企业无法按期交货,导致定单流失。
(4)超市零售行业
超市行业也是近些年兴起的华人重要产业之一,主要以经营中国商品和日常用品、食品为主。一般规模较小,利润在20-30%之间。该地区经营超市行业较为成功的华人是詹杨毅,经营MEC超市,现已形成连锁经营6家,其经营管理模式较为成功。
(5)其他行业
其他一些华人新兴行业,如美容美发等服务行业、酒店业、电脑销售及维修、通讯器材及服务,近年有较大的发展。当地《华人报》认为,由于成本低、利润高,美容美发、按摩、电脑销售等行业已成为2008年华人的热门行业。
四、华文教育发展情况
华文教育开始兴办于1996年,由米兰华侨华人工商会开办了第一所中文学校,办有3个级别的中文班,学生100多人。1998年,工商会在与米兰市议会对话时,把中文教育作为重点议题,要求市政府和议会给予教室、资金、师资等方面的支持。米兰市有关部门采纳了他们的建议,于2000年由米兰市社会事务局拨款6000万里拉,用于解决华人子女中文教育的资金问题。
目前,主要有米兰中文学校、米兰第一中文学校、帕多瓦金龙中文学校、都灵华声中文学校、博罗尼亚华洋中文学校等。近两年,随着华文教育需求的上升,摩德纳和ROVIGO等地侨团又相继成立了几家华文学校。华校均为周末及寒暑假期补习班的性质,主要面向华人子女及有学习中文愿望的当地人。华文学校多租用当地学校或公益团体的场地,师资人员在当地聘请,多为定居当地原留学生,非专职汉语教员。
五、华文媒体发展状况
1986年,米兰华侨华人工商会办了该地区第一份中文报纸《华侨通讯》,每月一期,每期八版,发行量1000份,免费赠送。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这一地区主要有5家华文报纸,其中《欧洲侨报》和《欧洲华人报》总部设在米兰市,发行量相对较大;《欧洲联合时报》、《欧联时报》和《新华时报》为分社,总部设在罗马或佛罗伦萨。5家报纸发行期都为一周两期,内容一般集中于华人移民生活相关的话题以及家乡建设发展情况。目前这一地区内尚无华人电台或电视台。
六、融入主流社会及参政情况
目前,该地区有2000名入籍华人,虽然数量仍然在陆续增加,但与拥有合法居留权的7万华侨相比,所占份额实在很小。在2006年的米兰市长选举中,只有500多名华人有权参加投票,华人的选举力量实在很有限。老一代华侨落叶归根的思想较强,一般不太愿意入籍,华裔新生代入籍较多,融入主流社会意识较强。(作者单位:国侨办政研司)